易经怎么算姻缘(易经450句辞屡次提到婚媾)

作者:小易 时间:2024-05-02 阅读:3908

1. 易经怎么算姻缘,易经450句辞屡次提到婚媾?

个人以为恐怕是的!

刚开始看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不是,应当指的是社会伦理以及社会秩序,当然这个观点主要是受儒家对周易的注释所影响。就像孔子对诗经的过份解读一样。

既然存在过份解读,那么显然,将婚媾延伸到秩序也可能是一种过度的解读。如果回归本意的话,就是婚娶而已。

诗经从西周开始,而周易源于商朝,但成型应当是周朝,而且是西周左右,甚至必然是初期。那么显然,他们在一些重要事件的记载上可能存在交集。

周易里有许多爻辞完全是叙述或实景描写,比如人,比如事,比如物,比如羊。如果说西周之人就掌握了那么多修辞方法,又是影射又是暗喻,又是春秋笔法。这简直是说诗经里的民歌全在反映王化之源一样!

那是不可能的!

有学者认为周易是游牧指南,还有人说是各部落纪事,但在下认伙,纪事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如果把那几个“婚媾”全部理解成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可能有些过了。

“乘馬班如。匪寇,婚媾”,这在世人眼里,恐怕指的就是说的那一场政治婚姻。但“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恐怕指的就是普通的婚姻或乡里纠纷。

而且周易里还特意有一个天风姤,在下看来,或者根据题主的观点来看,恐怕指的就是那场婚姻,还可能有一些高管的观点,比如“女壮,勿用取女”,简直就是反对这一桩婚姻的具体表达。先是反对,然后反对无效,用包有鱼,包无鱼来体现具体的迎娶规格。

媾同姤,这个卦像与“婚媾”相比,更像是叙述那一场婚姻,因为爻辞中可以看出来,这个事件明显有主客之分,当然,结果当然是无奈的,或者不错的,因为“姤其角;吝,无咎。”

易经怎么算姻缘(易经450句辞屡次提到婚媾)

2. 六亲是指哪六亲?

六亲指的是那些人?

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父、母、弟、妻、子女。

父子、兄弟、夫妇。

这是以上三种六亲解释,但因中国文化过于庞杂,传承下来的文化在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解释,也就形成了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六亲不认的说法。

我们经常说的六亲不认并非上面说的六亲,这里的六亲指的是:天、地、君、亲、师、友六种人,文明发展到现在很多东西都慢慢改变,最后的六亲不认变成很多人认为的身边的亲人,但这是错误的。

六亲不认的最早指的是官吏在办案的过程中必须铁面无私,并不是现在人理解的对自己的亲人不管不顾。

《左转.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

六亲指的是父母、姐妹、兄弟、姑姐、外舅、婚媾以及姻婭。农村老话中“人穷断六亲”和“穷不走六亲”其实有着相近的意思。

有的人虽然穷,但他们人穷志坚,他们不想被富亲戚认为自己被接济,所以从不主动走亲访友;有的人穷,心里会产生自卑,总觉的富亲戚会看不起自己,害怕遭人白眼,即使富亲戚上门拜访也是问一句答一句,或者坐在角落里不说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总让人感觉不见面反而更好,由于长期不往来,导致亲戚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差,到最后甚至淡忘了亲戚之间的感情,但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在作祟。

人福人穷不断六亲

很多人在贫穷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但老祖宗也在告诉我们,不管是穷还是福都不要往了身边的亲戚。

越是贫穷越不能看不起自己,不能因为一时贫穷而自卑,也不要认为亲戚在看比起你而拒绝跟亲人交往。

事实上,血溶于水,很多落寞的时候还是要靠亲人帮助,自己的亲戚也会在关键时候帮你一下,如果因为穷而脱离亲人之间的感情,亲戚也会慢慢淡忘你,他们想帮也帮不了。

在一时不顺的时候,一定要放低姿态虚心向亲人学习,好好改进努力成功。一旦富有了,更不要过河拆桥看不起亲戚,要尽可能的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亲自。

做到“人穷人福不断六亲”,做到人人爱戴,收人尊重。

3. 古代女性的贞洁观是如何诞生的?

贞操观是一种针对女性的传统性观念,意指不失身,或在婚姻上从一而终的操守,也叫贞节观。贞操观是伴随两性关系的文明化进程而逐步产生的,在我国,贞操观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原始的两性关系并不产生贞操观

最初的母系氏族出于生理需要,两性关系是纯自然、不固定的,即“杂婚型”,是和野兽一样的杂乱性交关系,那时男女之间纯粹是发自本能,是基于种族延续和群体强大为目的的;而到了男权主义萌芽时期,基本上是距今大约二、三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伏羲氏时代,人类群体出现了以“血缘家庭”为基础单位的社会关系,这时的两性关系,在“血缘家庭”内部除了不同辈份之间不能发生以外,同辈之间的男女都可以发生两性关系,是典型的一群兄弟与他们的一群姐妹之间彼此都互为夫妻,是多对多、共夫共妻的关系,子女为“血缘家庭”所共有。这段时期,是没有贞操观念的。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智慧增长,见识的增加,文字的出现等,人类的知识得到了记载和传承,人类逐步认识到了优生原则,两性关系也慢慢由“血缘家庭内婚”发展到“血缘家庭外婚”即“族外婚”。这个阶段人类社会仍保持着群婚的形态,但是限制却越来越多,氏族内一切血缘亲属间的婚姻都逐步地被禁止了,本氏族的男女都只能到其他氏族去求得妻子或丈夫,最终导致了“对偶婚”的出现。

先秦时期产生了朴素的贞操观

“对偶婚”的出现以及向“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制的转变是贞操观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之一,另一个必要条件是父系氏族的产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超过女子,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人类也自然而然的由母系氏族过度到了父系氏族,也就是男权社会。在男权社会里,男性凭借着自己经济上的地位,同时为了让自己的子女继承权的问题,就必然会导至“对偶婚”制变革为父权制的“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制。相伴而生的,贞操观也开始出现了。不过,这个时期的贞操观是为了维系男性家长私有财产继承权的要求而产生的,特点是只对婚姻持续时期女性贞节提出要求,而对女性的童贞和寡妇再嫁无任何要求,因而还只是一种朴素的贞操观。这种贞操观一直陪伴人类走过夏、商、周,并持续到了春秋早期。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的贞操观出现

春秋中后期,随着儒家礼教的产生,对两性关系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发乎情,止乎礼”。其目的,就是提倡有节制的两性关系,因此,朴素的贞操观念开始具备了“从一而终和童贞” 等原则,《周易·恒》:“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仪礼·丧服》:“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但是这个时期贞操观还未得到社会大众及统治阶级的认可,比如,春秋时期的史料中多有卿大夫娶再嫁女子为妻的事例,当时妇女改嫁之事颇多甚至存在着“人尽夫”的观念,郑国的公主夏姬,则先后三次成为王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在当时却鲜有人求全谴责。

秦汉时期,统治者开始推崇贞操观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可能是出于对母后朱姬与嫪毐行为艺术的影响,在社会风俗整治上十分重视妇女问题,反复强调妇女要守贞节,还采取措施大肆表彰贞女和节妇。据《史记》记载,巴蜀一位名叫清的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怀清台”便成为后世“贞节牌坊”的雏形。而到了汉代,特别是西汉中期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对节操观有了巨大的的推进。这个时期,出现了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刘向编撰的《烈女传》,班固的《白虎通义》,班昭以现身说法著成的《女诫》等各种宣传贞操观的著作。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因女子贞节得到官方表彰(汉宣帝)的记录,也发生在这个时候,此后,汉安帝、汉顺帝、汉桓帝也曾多次表彰贞节女子。但尽管秦汉时期重视褒扬贞节,但百姓大众的贞节观念还是十分淡薄,种种违背贞节的现象时有发生。

魏晋南北朝,因战乱导致贞操观束缚力减弱

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仍,游牧民族文化与玄学及佛、道两教一道猛烈地冲击着汉代建立起来的儒家妇女贞节观,因而儒家贞节观的束缚力相对减弱。从宫廷到地方,普遍滋生及时行乐心理,世风乱杂,社会中各个不同层次的女子,从后妃公主到官宦平民百姓女子,贞节观念都十分淡薄。因此,无论统治阶层还是有名望的学者,都对贞节观念提出肃严之策,提倡诏旌门闾。如北齐时的《羊烈家传》说,一门女子不许再醮。女子寡居且无子的,均出家为尼。晋书《列女传•跋》说:“盖女人之德虽在于温柔,立节垂名咸资于贞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贞节这一枷锁对于他们来说还没构成极大的限制或禁锢,妇女改嫁,男女私通的现象相当普遍,比如魏文帝的甄皇后“建中袁诏为中子熙纳之”;东晋简文帝郑太后“先适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北周宣帝尉迟皇后“初适祀国公亮子西阳公温”。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在贞节观念上比前代保守,但对贞女节妇的约制却并不苛严。

隋唐时代,妇女再嫁巳经受到约束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伦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初唐以来,皇室家族不拿贞操当回事,乱伦、淫秽之事不绝于史书,但唐代女性,特别是广大下层社会妇女,她们较少受胡风影响,更多地秉承了传统儒家贞节观。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女教著作,如唐朝太宗长孙皇后的《女则》,陈逸夫人郑氏写的《女孝经》,宋若华的《女论语》等,进一步宣传女子的贞节,据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行第五的房玄龄有一次身染重病,嘱托自己的夫人在自己死后改嫁,没想到房夫人当即拿出剪刀,一把将剪刀捅进自己的左眼以明心志。唐朝中期开始,皇帝也开始提倡贞节,并通过政令限制妇女再嫁。唐穆宗时,襄阳公主淫乱事败,便被“幽禁于宫中”。唐宣宗也曾下诏说:“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县主有子而寡,不得复嫁”,而唐前期公主改嫁之风到唐玄宗以后就被禁止。翻检《新唐书》可以发现,自代宗以后,诸帝公主有一百一十二人,没有再嫁的了。公主如此,百姓自不待言,这说明,唐后期开始注重贞节,妇女再嫁巳经受到约束。

宋代的贞节观还是比较宽泛

宋朝时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主要代表的程朱理学诞生了,程朱理学脱胎于儒家学说,提倡男尊女卑的人伦等级将贞节观念发展得更为具体,苛刻,把对妇女的拘束推向了极致。这一时期,产生了“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将贞节提到高于女性生命的地步,成为后世约束妇女的“千载名言”;也产生了“存天理,灭人欲”的著名命题。但是,理学在宋代还没有取得独尊地位,观念理论上的倡导到社会民众的接受也要有一个过程,因而北宋至南宋中期,理学贞节观念对社会风尚影响还不很大,妇女再嫁仍具有普遍性,比如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再嫁,他毫不以母亲再嫁为耻;而王安石的贞节观念是很宽容的,他当儿子在时,就把媳妇改嫁了。

明清时期,是奖励贞节最力的时代

宋代理学在明代得以发扬光大,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元朝统治丧治早亡的教训,以“敦教化”为急务,崇尚理学。因此,“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理学贞节观便逐渐成为约束女子行为的社会风俗。洪武元年,明太祖曾下过一个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个诏令的下达,社会上一时守节风盛,空前绝后,而节妇烈女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二十四史》中的妇女以及《列女传》等书中得以记名列传的妇女,《宋史》五十五人;《唐书》五十四人;《元史》达一百八十七人。而清朝人撰写的《明史》中,所记载的节烈妇女竟“不下万余人”,择其中最优胜者,也还有三百零八人。同时,明朝对童贞也格外重视,同时也产生了新婚之夜“验红”的传统以及“稳婆”这个职业。

到了清代,贞节观念空前恶化。《大清会典》规定:“三十岁以前守寡,至五十岁不改节者称节妇;殉家之难或拒奸致死者称烈妇、烈女;未婚夫死,闻讯自尽或哭声往夫家守节者,称贞女。” 在清朝,女子遇上火灾或水灾,因不能抛头露面,有失闺训,只得固居内室活活烧死;如果恰逢被男子救起,而自己的手足、身体碰触过男子的手或身体了,或是与男子同坐一条船,也被看作有损贞节,有的妇女宁愿再赴水火而死。有清一朝,“男女之大防”甚严,倡导贞女节妇为社会普遍信条,一座座贞节牌坊标立,不知有多少善良青春女子被绞杀于“贞节”名下。仅在福建,“闽南十三县明清两代守节的女性,明代三百零七人,清代六百三十三人。”清代节烈意识之浓厚,节烈行为之普遍,可见一斑。

搞了半天,我们现在社会上的“贞操观”,“处女情节”多是受明清所累呀!

4. 易经智慧和精髓?

易经的智慧:帮你解惑婚姻家庭关系,改变人际交往困局,教你立身处世之道及人生哲理;其精髓: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

5. 属相不合婚姻就不幸福吗?

婚姻属相合不合,配不配,是一些人的一种说法,未必是合理的,与人幸福不幸福更没多少关系,几乎不占边。幸福不幸福从心出发,不是从婚姻属相合不合,配不配出发。许多人是把这忽略不计的,难道就不幸福了么?幸福不幸福在人心,不在属相合不合配不配上。

有人受传统思想影响而迷信属相配婚吉凶说。传统的东西也分好坏,不是传统的什么都好,有精华有糟粕,精华要继承,糟粕要弃之。属相配婚吉凶说,在我看来可以归于糟粕而弃之不取,相信属相配婚吉凶说,总体而言,弊大于利,不信比信更好。迷而信害人不浅。

十二属相从属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已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一定是子鼠丑牛呢?这种固定搭配法与人吉凶祸福有必然关系吗?论合婚吉凶好坏又不以属相脾性特点去比照,这不更离谱吗?属相配婚合不合,好不好仅以地支所谓的合冲刑害而定,人的命运吉凶与这拉得上必然关系吗?有头脑有智的为什么不多思考多问些为什么呢?

地支六合是: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已申,午未。地支三合是:申子辰,寅午戌,亥卯未,已酉丑。地支六冲是: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已亥。地支六害是:子未,丑午,寅巳,卯辰,申亥,酉戌。地支四刑是:子卯,寅已申,丑未戌,辰午西亥。这地支的合冲刑害一定是有理的么?一定关系人生,与个人命运必相联的么,这是不是伪命题?这且不说,就以子来说,子与丑是六合,与申辰是三合,配婚以合为宜。地支十二一回头,一九八四甲子与一九二五乙丑配婚也好?去调查一下,以合论婚配的,有多少幸福的和不幸福的?幸福会如此简单?十二中,四分一合,六分一冲,六分一害,六或三分一刑,三或四分一无合无刑冲害,就这么简单,这么笼统,这么公式化机械化程序化,而人的好坏吉凶祸福是这么简单笼统,公式化机械化程序化的么?人的命运受多种因素影响,是极为复杂微渺的,配婚也是,绝不这么简单。因而属相配婚吉凶说,不可信,不可当真。但有人说子午冲了不合,配之不吉多凶,真的会有,因为吉凶是二一添五的,概率上是趋各半平衡的,也不值为怪。只是有人不肯多动个脑,又特长事后诸葛亮,及以偏概全,又夸大作用而已。

6. 怎样才能看懂周易?

学习周易,可关注我的头条号:杨吉德。

想看懂周易,请关注我的系列文章《周易,文王的64封家书》和《话说文王演周易》。周易卦爻辞艰涩难解,古今鲜有懂者。其原因有二:一是《周易》成书久远,字词的用法与现代差异较大;二是《周易》是文王写给武王和周公的信件,以指导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发展,为避免被纣王识破,含义隐藏的很晦涩。为向广大读者普及周易,前面发表了《文王写周易的故事》系列文章十三篇,主要从字词的角度剖析易理。从反馈信息看,非专业人士阅读文章比较吃力,很多人就放弃了了解文王思想。我便想:既然《周易》是文王写给姬发看的,那周武王姬发岂不是按照家书的格式去看、去理解吗,而且许多真实的思想因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不得不通过弦外之音表达,武王、周公看得懂,用文字是不会直接写出来的。现在为什么不以家书的形式描述出来呢?于是就萌发了以书信的形式阐述卦爻辞的想法,这是“文王家书”系列文章的由来。本人保证,信中表述的关键字句都是从卦象和卦爻辞中延伸而来,保持原有思想,不敢妄加篡改。期望大家喜欢这种格式,不当之处请不吝赐教!

下面是

话说商朝末期,周文王姬昌以西伯的身份替商纣王在西部地区弹压不服管制的部族,又联合一些友好部族,周国势力日渐增大。不料风云突变,文王在到商都朝歌朝会时,被商纣王囚禁在了羑里,并且捎信来不许任何公子前去探望。周国缺失了领导人,顿时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况。周边的部族不时派人来打探消息,自然是各怀心态。

武王姬发作为文王的接班人守国摄政,但许多大政过去都是父亲亲自规划操劳,面临这么复杂的形势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一天正在和亲信大臣商量之际,闳夭兴冲冲地拿着一块骨片走了进来,举过头顶喊着:“侯爷来信了!”武王拿过来一看,果然是给自己的信笺。激动的先放到桌案上拜了三拜,随即念了起来:

姬发知悉:(此信的写作过程请参阅《话说文王演周易:第二篇坤卦一》《第三篇坤卦二》)

我自被大王囚禁,生活如常,唯担心周国安危。我羁留于商,国内一时没有了掌舵之人,众诸侯国原来惧我强威,俱来交好,现在各生主意,国际形势处于微妙关头,故写此信提示现阶段之战略方针。

【卦辞】

总体原则,一切工作围绕着保证国家安全而开展。要坚决守卫住上天赋予我们的这片国土,国家才会长久平安。对一个没有领导人的国家来说,首要问题是经常巡视国境边防,保证边防安全,但不要迈出国门,只有这样做才有利于保持稳定。

可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出现不可抗拒的因素必须走出去,被动参与局部战争的话,我们万不可冲锋在前,为他人攫取利益,那样就失去了我们要创建大业的本意。可以在行进过程落在后面,缓缓推进,看到形势有利时再去缴获战利品。所以要保持我们的主见,不要被别人左右,预防利用敌人消灭异己,才是有利的选择。

在我国西南面的偏邦小国是可靠的盟友,有危机的时候能得到他们的帮助。而东北方的邻邦,由于靠近殷都,会奉大王的指示为难于我,这些原来的友邦是不可靠的。

总之,在目前危机时刻,要保持民心和政局的稳定,是最先要做的。下面再谈谈一些细节问题:

【爻辞】

细节决定成败。对小事不可疏忽大意,小事办不好,积累多了,就会出现大问题。

联合的力量大如天。现在一切工作以内政为中心,也需要把正直的邦国联合起来,这样也能产生大的力量。但联合的目的是壮大防御能力,一定不要起事。只要不起事就不会有不利的事情发生。

要胸怀大志。军事上虽然不出击,不张扬,但一定要有大的志向,保持斗志,这样才行。假如我们要调兵跟随商王出征他国,不要替商王建功立业。在商军面前表现出我们兵强马壮,会受到猜忌;打败了他国,会增加仇敌。所以没有成果的征战才有利于我们的将来。

做经济强国。结束乱世的手段是战争,而战争打的是财力。一旦走出去,要尽可能多的获取财物,充实我们的财政。减损了别人的经济,增加了我们的财力,有错吗?没错。有好的声誉吗?没有声誉。我们的目的又不在这一事一时上,不要在意眼前的是与非!

以先圣为榜样。黄帝是我们姬姓祖先,在乱世中,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生活富足,诸侯宾服,后虽九战九败,但在涿鹿之野一举消灭蚩尤,平定了天下。所以我们要有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的胸襟,国家才会有吉而无凶。

迎得贤人成大业。传说黄帝修德富民,感动了上界神灵,在涿鹿之野大战中,应龙下界相助打败了蚩尤,尸横遍野,血染天地。我们一方面要进德修业,一方面要寻访贤人,帮助我们成就大业,争取以少量的牺牲获取全面胜利。惟望依嘱而行。

即此布达!

附录

话说文王演周易:第二篇-坤卦(一)

话说文王演周易:第三篇-坤卦(二)

【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7. 何为三媒六聘?

曾看过评剧《花为媒》,赵丽蓉饰演的媒婆阮妈妈的诙谐幽默的形象深入人心。那么古时候成亲,何为三媒六聘?

从古至今婚姻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古人对结婚的礼仪是十分讲究的。中国自古就有无媒不成婚之说,说明了媒人的重要性。

在我国古代,媒人有”媒妁”、“伐柯”、“冰人”、“月老”等多种称呼,既有“私煤”,也有“官媒”。

所谓“私媒”,即是民间的婚姻介绍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媒婆形象,她们一般是中老年妇女,为男女双方穿针引线,有时还从事贩卖妇女的生意。私媒做成的婚姻也还是要到官媒处登记,接受官媒的监督,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而“官媒”则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实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

无论官媒、私媒都要按照“三媒六聘”进行说媒。

三媒:是说在男女婚姻中仅有一两个媒人还不够,要同时有男方媒人、女方媒人和中间媒人(在男女媒人中牵线搭桥的作伐者)。

六聘:即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礼”是我国古代婚姻礼制的主干,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古代“三媒六聘”的实行,虽然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万一婚后有了矛盾,女方便可以用“三媒”来保护自己,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你家明媒正娶,是你家亲自上门用花轿把我迎聘进门的。这在封建社会里,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妇女权益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查看自己的上升星座(怎么算自己的上升星座

下一篇:暂无数据

猜你喜欢

今年的万圣节是哪一天(今年的万圣节你准备怎么过)

今年的万圣节是哪一天(今年的万圣节你准备怎么过)

资讯 2023-11-14 1664
一看就暖心的群名(关于文明的小组名字)

一看就暖心的群名(关于文明的小组名字)

资讯 2023-11-16 16
店铺名字怎么取(油炸店店铺名字比较洋气一点的)

店铺名字怎么取(油炸店店铺名字比较洋气一点的)

知识 2023-11-20 3785
易经大师排名(自哪个朝代以后就没有出过真正的易经大师了)

易经大师排名(自哪个朝代以后就没有出过真正的易经大师了)

知识 2023-12-08 1406
菲律宾还没消停,第二个菲律宾就又冒头,中国不得不防

菲律宾还没消停,第二个菲律宾就又冒头,中国不得不防

资讯 2023-12-30 1131
最新公布!邯郸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件

最新公布!邯郸市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典型案件

知识 2024-02-07 1166
农历十一月初七是什么星座(农历十一月初七属于什么星座)

农历十一月初七是什么星座(农历十一月初七属于什么星座)

资讯 2024-02-24 3635
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低至2.5元,曾经被追捧,如今又打了谁的脸?

钟薛高售价从60元降低至2.5元,曾经被追捧,如今又打了谁的脸?

资讯 2024-03-08 2012
法令纹填充的危害(玻尿酸填充法令纹恢复期要多久)

法令纹填充的危害(玻尿酸填充法令纹恢复期要多久)

知识 2024-03-19 411
十二生肖每日运势查询水墨先生(小时候看过哪些挺牛的动画片)

十二生肖每日运势查询水墨先生(小时候看过哪些挺牛的动画片)

知识 2024-04-18 4184